
離別總是讓人惆悵,前段的宋詞,其曲風呈現孤寂憂愁之感,中段看似良人已在歸途,但此人此景還能相同嗎?
後段利用口白再次加強離愁之感。 僅用一把木吉他伴奏,再加自己的合聲製作,感謝聆聽。
原詩
宋 辛棄疾《鷓鴣天‧代人賦》
晚日寒鴉一片愁。柳塘新綠卻溫柔。若教眼底無離恨,不信人間有白頭。
腸已斷,淚難收。相思重上小紅樓。情知已被山遮斷,頻倚闌干不自由。
歌詞
晚日寒鴉一片愁。
柳塘新綠卻溫柔。
若教眼底無離恨,
不信人間有白頭。
腸已斷,淚難收。
相思重上小紅樓。
情知已被山遮斷,
頻倚闌干不自由。
我看見遠處的燈光閃爍
指引著歸來的我
安靜聽到回聲低語訴說著
她的一生是你,她的愛戀還是你?
晚日寒鴉一片愁。(落日裡寒鴉歸巢 勾起我一片思愁)
柳塘新綠卻溫柔。(只有池塘邊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)
若教眼底無離恨,(若不是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)
不信人間有白頭。(根本不會相信世上真有人會傷心)
團隊&創作理念
在研讀王維的過程中,發現王維很享受⽥園⾃然,晚年也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⽣活,在出仕與歸隱間找到平衡,讓我很欽佩與嚮往。
比對到今⽇,塞翁失⾺焉知非福,有時候經歷了挫敗,反⽽有機會停下腳步,貼近⾃⼰的本⼼。這也是我個⼈這⼀年來很深的體悟......。
歌詞部分我想要盡量都⽤王維⾃⼰的詩句,所以除了《送別》,我還翻閱了⼀兩百⾸王維的詩,去尋找符合⾃在情境的詞句,最後節錄⾃《⽵⾥館》、《⾃⼤散以往深林密⽵磴道盘曲四五⼗⾥⾄黄⽜岭⻅黄花川》以及《奉和聖製上⺒於望春亭觀禊飲應制》,來組成這⾸歌曲的⾯貌。
⾳樂部分,我希望這是⼀⾸好傳唱的歌曲,所以⽤四段落的⽅式呈現,第三段以器樂演奏為主。旋律是⽤五聲⾳階譜寫,搭配鋼琴、弦樂、南胡、還有⾃⼰當⾃⼰的和⾳天使,⽽當堂⿎打下去的那⼀刻,彷彿回到了唐朝的終南⼭。